2014年9月10日 星期三

威尼斯大運河逐站導覽(4/4)


【本文為《旅遊工具》系列文章】

本文承續上篇:大運河逐站導覽(3/4),繼續介紹Rick Steves的威尼斯大運河語音導覽。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下載Rick Steves的語音導覽App(iOS / Android),有地圖可以邊聽邊對照,或者去Rick Steves的網站直接下載語音導覽的MP3檔案以及地圖的PDF檔案。如果英文聽不太懂也沒關係,以下我會節錄Rick Steves導覽的每一站的重要內容,並加上少許我自己的想法,各位要印出來帶著邊搭船邊看也沒問題。
【延伸閱讀】:威尼斯大運河之旅
【延伸閱讀】:我們的歐洲旅遊App清單
【延伸閱讀】:歐洲旅行的好朋友Rick Steves

Rick Steves Venice Grand Canal Guide

第十三站:Ca' Rezzonico

學院橋 Academia Bridge
水上巴士逐漸離開Ca' Rezzonico站,此時在前方可以看到一座木造的橋,這就是有名的學院橋(Ponte dell'Accademia / Academia Bridge)。學院橋也是橫跨大運河的四座橋樑之一,原來的鋼體結構學院橋建於1854年,1930年代拆除後原本打算建一座石橋,並以一座木橋作為臨時替代橋樑,但威尼斯人太喜歡這座臨時的木橋了,所以就保留下來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學院橋。

學院橋是威尼斯少數的現代建築,但又因為極具有歷史價值,市政府以法令限制不准修改或拆除。事實上,威尼斯絕大部分的建築都已經成了不准更改或拆除的古蹟,對觀光客來說這是好事,但是對當地人而言卻不是那麼友善了。試想,如果想要在威尼斯組個家庭定居,受限於土地的關係,公寓至少好幾層樓高、很小、極少有電梯,一千平方英呎(約28坪)的房子要價超過美金一百萬元(約3000萬台幣),再加上濕度、鹽、淹水,想要裝潢房子要經過層層申請、查驗,建材要從大陸上運過來所以貴得要死,要在威尼斯養間房子真的不光是有錢就可以輕鬆做得到的。再進一步,因為沒有汽車,要出門辦事或買菜至少就要走過十幾座橋、無數階樓梯,如果再推個嬰兒車,有多少個人受得了?因此,雖然觀光產業發達,遊客一年比一年多,但威尼斯的人口卻不斷地減少,目前有大約六萬名居民,只有三十年前的一半而已,每年流失的人口約一千人左右。即便是最樂觀的威尼斯政府官員都認為不出數十年,威尼斯不再是個城市,而將成為博物館或文化主題樂園。

第十四站:Accademia

大運河與安康聖母院
大運河與安康聖母院
來到Accademia站,在船的右邊就是學院美術館(Gallerie dell'Accademia / Academia Gallery),裡面展示著威尼斯最好的畫作。透過學院橋底,往船的前方看去,可以看到一個圓頂的教堂,就是威尼斯大運河出海口有名的安康聖母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

Peggy Guggenheim Collection
Peggy Guggenheim Collection (Source: Wikipedia)
離學院橋約一百公尺處的右邊,有座矮矮白色的建築,這裡是「佩姬.古根漢美術館(Peggy Guggenheim Collection)」,這位美國女富豪1948年退休後住在威尼斯三十年的時間,過世後葬在他的居所的花園,這棟除了一樓建好,其餘樓層未曾動工的建築後來捐給古根漢基金會,成立古根漢美術館,裡面展示的多是他的二十世紀藝術收藏品,這裡擁有世界上最精美的二十世紀藝術品。

Peggy Guggenheim Collection
Peggy Guggenheim Collection (Source: Wikipedia)
當佩姬.古根漢在威尼斯居住的時候,以她本人認識並有交往的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裝飾他的房屋,並在1950年代到1960年代期間,親自接待當代有名的作曲家、藝術家、畫家、詩人……等,甚至接待過披頭四的約翰.藍濃與小野洋子夫婦。

Palazzo Dario
Palazzo Dario (Source: Wikipedia)
再往前兩棟建築為Palazzo Dario,請特別注意看這棟建築上漏斗型的煙囪,這種煙囪裡面並不是直直往上通的管子,而是螺旋狀的設計,這是為了讓廚房或暖氣排出的煙降溫,避免火星從煙囪冒出,這在過去是很重要的設計,因為這些磚造的宮殿周圍往往都是木造房子,為了避免冒出來的火星造成周圍的火災而做的設計。但要知道的是,並不是這些宮殿的主人、有錢的商人有什麼良心,而是住在周圍木造房子的都是他們雇用的工人和佣人,這些有錢人只是不想失去能為他們帶來收入的工人罷了!

第十五站:Santa Maria del Giglio

Gritti Palace Hotel
Gritti Palace Hotel (Source: Wikimedia)
當船緩緩駛離Santa Maria del Giglio站,往左邊可以看到一棟非常豪華的飯店,這就是運河上有名的Gritti Palace Hotel (Palazzo Gritti)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伍迪.艾倫(Woody Allen)等都曾經住在這裡,一邊享用義大利的espresso咖啡、一邊欣賞著運河對面令人驚豔讚嘆的安康聖母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的美景!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
安康聖母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 / Church of Saint Mary of Health),簡稱安康教堂(Salute Church),有「健康」之意。教堂得其名於1629-1630年間的鼠疫大流行,威尼斯三分之一的人口因而死亡,參議院決定建立這座聖母教堂來感謝聖母馬利亞保護威尼斯脫離這場災難。教堂大門上方中央立的是馬利亞的雕像,面向運河,歡迎進入威尼斯的船隻。

直到今日,每年11月21日威尼斯都還會舉辦活動感謝馬利亞當年為威尼斯代禱脫離鼠疫的災難,這天,威尼斯會特別從Gritti Palace Hotel前蓋一個臨時的浮水橋到安康聖母大教堂,市府官員們會成群從聖馬可廣場一路走向安康聖母大教堂來望彌撒、感恩,一般人也可以行走這座臨時的浮橋。

第十六站:Salute

Salute Church & Customs House
Salute Church & Customs House (Source: Wikipedia)
Salute站旁最顯眼的就是Salute Church,也就是安康聖母大教堂這棟位於大運河出海口的教堂,與聖馬可大教堂聖喬治馬焦雷教堂形成一個三角形,互相呼應、一起守衛著威尼斯。安康聖母大教堂建在超過一百萬根木頭的地基上,白色磚造的圓柱體建築有著高聳的圓頂,巴洛克式的建築內外共有125座雕像,包括正門口上方正中央望著世人的聖母馬利亞雕像。十七世紀中期,建築師Baldasarre Longhena重新將威尼斯塑造成巴洛克式的城市,設計建造了安康聖母大教堂與先前提到的Ca' Rezzonico等兩棟代表性的建築。安康聖母大教堂是Longhena畢生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也是威尼斯共和國沒落之前建造的最後一座建築。

Customs House Statue
Customs House Statue (Source: Wikipedia)
船緩緩經過安康聖母大教堂,我們終於來到威尼斯這條大魚的肛門河口,接近聖馬可廣場,不過在這裡我們還沒有要下船。在右邊的最後一棟建築,頂上有個金色圓球,這裡是十七世紀時威尼斯的海關建築,名稱為Punta della Dogana,屋頂上兩小銅人撐著一個金色的圓球,球上面站的是代表財富的雕像。古時候的商船來到威尼斯,必須先在這裡停靠、繳交關稅,才能繼續前進到交易所卸貨。

第十七站:San Marco

聖馬可廣場
聖馬可廣場
來到威尼斯,一定要來聖馬可廣場,這個威尼斯的政治與宗教中心,也是威尼斯最具代表性的地標。我們先不急著下船,船還會繼續往前開到終點站San Zaccaria。

從聖馬可廣場沿著水岸,有一條威尼斯少見的大道Riva degli Schiavoni,一直延伸到遠方大魚的尾端,那裏有一片長長的森林綠地,這裡是威尼斯的公共公園(Giardini Pubblici / Public Garden),也是威尼斯少數公園裡最大的一座,這裡是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 )的舉辦地點,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歐洲最重要的藝術活動之一。

在威尼斯看見台灣
在威尼斯看見台灣
2013年台北美術館也有在此舉辦展覽,大大的廣告就在嘆息橋旁、面對Riva degli Schiavoni大道的建築上。

再往更遠方看去就是位於潟湖外緣的利多島(Lido),利多島是個有汽車與海灘的狹長、美麗島嶼,也是每年威尼斯影展的舉辦地點。

聖喬治馬焦雷島
聖喬治馬焦雷島
聖馬可廣場的對面,有一座有如夢幻般浮在海中的教堂,這座教堂稱為聖喬治馬焦雷教堂(Basilica di San Giorgio Maggiore / Church of San Giorgio Maggiore),由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建築師安德烈亞.帕拉弟歐(Andrea Palladio)設計建造。

聖喬治馬焦雷島右邊,是一座形狀狹長的島嶼-朱代卡島(Isola della Giudecca / Island of Giudecca),歷史上曾經是個宮殿與花園,後來成為工業區,工廠拆遷後,現在又再度成為威尼斯的高級住宅區。橫亙在朱代卡島與威尼斯島之間的,就是朱代卡運河。

船緩緩離開San Marco站,左邊可以看到聳立在群建築間的聖馬可鐘樓塔頂,而船站旁沿岸的一棟建築,為舊鑄幣廠正門,這裡是共和國時期的威尼斯硬幣鑄造的所在。

San Theodore & San Marco
San Theodore & San Marco (Source: Wikipedia)
接著會再看到兩根聳立的圓柱,一根圓柱上的雕像是屠龍的聖狄奧多(St. Theodore),另一根上的則是聖馬可飛獅,在聖馬可之前,聖狄奧多曾是威尼斯的守護聖人。兩根圓柱中間,可以一瞥曾經在歷史上數個世紀作為歐洲最重要的廣場的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 / St. Mark's Square)。聖馬可廣場的深處,可以看到聖馬可時鐘塔,塔上兩個小銅人自從1499年開始每個小時都會敲響鐘塔上的鐘!

嘆息橋 Bridge of Sighs
嘆息橋 Bridge of Sighs
聖馬可飛獅一邊的建築,就是共和國時期的總督宮(Piazzo Ducale / Doge's Palace),連結著總督宮與一旁監獄的,就是死刑犯最後走過能見到威尼斯景色的嘆息橋(Ponte di Sospiri / Bridge of Sighs),這裡總是擠滿了人,待會兒下船後,可以一起加入他們,一起發出人生的嘆息-唉!

【延伸閱讀】:聖馬可大教堂
【延伸閱讀】:聖馬可廣場

第十八站:San Zaccaria

來到San Zaccaria站,我們來到一號水上巴士的最後一站,該下船了!

聖撒迦利亞教堂
聖撒迦利亞教堂
San Zaccaria(聖撒迦利亞)站得名於附近小巷內的聖撒迦利亞教堂(Chiesa di San Zaccaria / Church of San Zaccaria),裡面埋葬著施洗約翰(John the Baptist)的父親撒迦利亞(Zacharias),可以參考聖經路加福音第一章裡的記述。

下船後,往回走幾分鐘就可以回到嘆息橋與聖馬可廣場,或者可以繼續往前走,沿路一邊走過豪華的飯店,一邊欣賞威尼斯美麗的海景。喔!潟湖上美麗的城市,威尼斯!

【本文為《旅遊工具》系列文章】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