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2013義大利、法國鐵腿之旅》系列文章】
2007年那次,因為用了大半天時間排隊參觀梵蒂岡博物館,等到再次排隊進入聖彼得大教堂都已經下午四點,所以也只有進入教堂的內部參觀。但是聖彼得大教堂除了教堂內部,還可以上圓頂,還有教堂底部的地下墓窟。地下墓窟由於需要預約參觀,而且有限人數,因此我們這次仍然沒有參觀,而是有另外的安排。圓頂的話,這次當然非去不可,衝衝衝!
進入聖彼得大教堂不需要門票,但是需要經過安全檢查,所以照例是要排隊。我們抵達廣場的時候,發現隊伍已經圍著廣場一圈,話不遲疑,趕快排隊去。由於早已預計到這趟歐洲行每天都要鐵腿,所以我們計劃第一件事就是攻頂,趁著精神體力都好,先登上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
自十六世紀以來,梵蒂岡及教宗就是由瑞士近衛隊所保護。1527年神聖羅馬帝國進攻羅馬城,瑞士近衛隊為了保護教宗進行了慘烈的戰鬥,189人中陣亡了147人。因為瑞士近衛隊的忠誠,後來梵蒂岡重建近衛隊,繼續由瑞士青年男子擔任,為積極保護梵蒂岡的武裝軍事力量。
作為世界最小的國家,人口雖然只有一千多人,梵蒂岡仍然有自己的郵局並發行自己的郵票。多數遊客到此總會為親朋好友、甚至自己寫上幾張明信片,我們也不例外,總共寄了七張明信片。以大家這麼積極貢獻來看,梵蒂岡光是賣郵票,大概每天就進帳好幾十萬歐元!
通往聖彼得廣場的協和大道(Via della Conciliazione)其實是屬於義大利,但是兩邊大使館林立,卻都是各國駐梵蒂岡的大使館。梵蒂岡也是台灣唯一在歐洲有邦交的國家,來到這裡當然要來大使館門口拍個照,誰知道以馬先生賣台的速度之快,這個大使館上面的旗子還能存在多久不被換上中國國旗?:-(
在協和大道上找個間pizza快餐店,簡單解決了我們在羅馬的第一頓午餐後,就繼續我們今天下午預定的行程!
Read More
在羅馬期間,只要待上三天,購買Roma Pass是個很划算的選擇,我們可以在三天內無限次數使用羅馬市區的大眾交通工具,也包含自由選擇參觀兩個古蹟的門票,以及其他一些景點的特價券。由於只能在三天內使用,因此我們到了今天才正式開封啟用。記得2007年來的時候,Roma Pass售價€24,而今年再來,已經要€34一張,義大利政府真的是吃定觀光客的錢,年年漲價,卻沒有一點愧咎感。好在算一算,參觀三個景點加上三天的車票絕對遠遠超過€34,所以還是很甘願的買下Roma Pass。
再臨聖彼得大教堂
在昨天晚間preview了聖彼得大教堂後,今天我們正式要去參觀這間世界最大的教堂。聖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位於梵蒂岡國境內,現在的聖彼得大教堂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建立,建造時間長達120年(1506-1626)。教堂是由文藝復興時期數位著名的建築師與藝術家,如多納托·伯拉孟特、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小安東尼奧·達·桑加羅參與設計,而教堂外的廣場則是貝尼尼所設計的。在過去(現在不知還是不是?),羅馬的任何建築依規定不可高過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當天早上到達時人潮已經圍了整個聖彼得廣場一圈 |
進入聖彼得大教堂不需要門票,但是需要經過安全檢查,所以照例是要排隊。我們抵達廣場的時候,發現隊伍已經圍著廣場一圈,話不遲疑,趕快排隊去。由於早已預計到這趟歐洲行每天都要鐵腿,所以我們計劃第一件事就是攻頂,趁著精神體力都好,先登上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
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是由鬼才藝術家兼建築師米開朗基羅設計,但直到他去世後才完成。教堂圓頂設計可供人登上,可以全程樓梯(€4)或電梯加樓梯(€6),不是我們太肉腳,而是為了節省體力不要太早鐵腿,所以還是選擇了搭電梯加爬樓梯。上圓頂還要再排一次隊,但好處是下來後可以直接從側門進入聖彼得大教堂。
在上面晃了一陣子,360度景觀看了兩次以上,也該離開了。畢竟旅遊時間有限,我們今天還有很多的行程要走呢,而且也必須讓其他的人繼續上來才是啊!
整個聖彼得大教堂可以說是集文藝復興時代之大成,在那兩百年間,歐洲所有最出名的藝術家和建築師都曾經參與過聖彼得大教堂的設計與建造。現在我們看聖彼得大教堂,以及歐洲許多古老的教堂會覺得他們的雄偉與華麗超過了對上帝應有的尊崇與敬拜,但是在文藝復興期間建造這些教堂的心態則是秉持著要把最好的東西獻給上帝。心態上或許是對的,但是後來專朝華麗方向的演變,以及販賣贖罪券來蓋教堂,就真的把整個信仰玩壞了。也就是這樣,才有宗教改革運動的興起,以及產生後來蓬勃發展的新教!
攻頂
圓頂內的通道非常狹窄,寬度幾乎都只能容納一人,有時還窄到有些份量的人必須側身才能通過,甚至為了因應圓頂的弧度,許多時候通道是斜的,人必須身體也要跟著往一邊傾斜才能走。排隊、攻頂就是為了這個景啊! |
內殿
回到地面上,從側門進了聖彼得大教堂的內殿。雖然已經是第二次造訪,但是殿堂的雄偉,仍然讓我景仰矗立許久。沿著殿內拱型屋頂和圓頂四周的鑲金邊條上寫著是耶穌吩咐過彼得的話。內部的聖體傘的正下方就是彼得的墳墓;左殿則是彼得殉道被倒釘十字架之處。彼得像。左手拿著「天國的鑰匙」。 |
記得2007年來的時候,遊客是可以靠近彼得雕像的,甚至可以觸摸彼得的腳趾頭(為什麼要摸啊?),照片中彼得右腳大拇指金亮亮的就可以證明。彼得大概是被摸怕了(?),所以現在連靠近都不行了,遊人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之!
自彼得以降歷任教宗的名字及年份 |
羅馬天主教以彼得為首任教宗,其實聖經中從來也沒有提到彼得是教宗。羅馬天主教的根據就是在於馬太福音16章18節:「你是彼得,是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所以以彼得為首任領袖,並且以此建立教會,也順便在彼得的墳墓正上方建立教堂,為梵蒂岡這個「羅馬天主教全球管理委員會」的所在地。如此而已!
米開朗基羅雕刻的「聖殤(Pieta)」 |
聖殤(Pieta)又名「哀悼基督」或「聖母慟子像」,描繪的是耶穌被釘十字架後,母親馬利亞抱著他的身軀哀慟的情形。聖殤是米開朗基羅24歲完成的作品,也是米開朗基羅唯一一件有簽名的作品。原因是當年有人覺得他太年輕,不相信這是他的作品,因此大師一氣之下就在作品上簽了名。聖殤像曾在1972年被人瘋狂地以機槍掃射破壞,修復後就以防彈玻璃隔離供欣賞。
聖彼得廣場
出了聖彼得大教堂,已經是中午了,早上的人潮已經散去,而陰霾的天空也換上了藍天白雲。自十六世紀以來,梵蒂岡及教宗就是由瑞士近衛隊所保護。1527年神聖羅馬帝國進攻羅馬城,瑞士近衛隊為了保護教宗進行了慘烈的戰鬥,189人中陣亡了147人。因為瑞士近衛隊的忠誠,後來梵蒂岡重建近衛隊,繼續由瑞士青年男子擔任,為積極保護梵蒂岡的武裝軍事力量。
作為世界最小的國家,人口雖然只有一千多人,梵蒂岡仍然有自己的郵局並發行自己的郵票。多數遊客到此總會為親朋好友、甚至自己寫上幾張明信片,我們也不例外,總共寄了七張明信片。以大家這麼積極貢獻來看,梵蒂岡光是賣郵票,大概每天就進帳好幾十萬歐元!
通往聖彼得廣場的協和大道(Via della Conciliazione)其實是屬於義大利,但是兩邊大使館林立,卻都是各國駐梵蒂岡的大使館。梵蒂岡也是台灣唯一在歐洲有邦交的國家,來到這裡當然要來大使館門口拍個照,誰知道以馬先生賣台的速度之快,這個大使館上面的旗子還能存在多久不被換上中國國旗?:-(
通往聖彼得廣場的協和大道(Via della Conciliazione) |
【本文為《2013義大利、法國鐵腿之旅》系列文章】